德國政府提出的“工業(yè)4.0”和與中國政府提出的“中國制造2025”絕不是競爭關系,而是互補和互相參照的關系。中國制造的回轉支承并非一無是處,德國和中國的企業(yè)都各自有長處,可以互相借鑒。 然而不得不認識到中國目前在科技領域的投入相較于美國、韓國、德國還是比較低的,咱們在科技上的投入占GDP的2.07%,美國3%左右,德國可能更多一點,日本是3.8%,韓國是4.2%,重科技這個領域我們還需要加大力度,因為重科技帶來的應用與實踐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,未來對中國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將起到重要作用。 經(jīng)濟壓力下行的當今,很多回轉支承企業(yè)也意識到了唯有提高回轉支承技術水平,才能突破瓶頸,尋找新的經(jīng)濟增長點,很多企業(yè)都是靠引進消化再吸收的創(chuàng)新路線,向西方學習了不少先進技術。但如今,自主研發(fā)、自主創(chuàng)新,逐漸地成為了中國回轉支承公司主要的創(chuàng)新方式。 回轉支承因為重科技帶來進步有目共睹,中國只是一個需要成長的孩子,中國制造,技術驅動,不可復制,我們應該堅信我們的實力,有一天我們會為中國制造感到驕傲!
|